文章正文

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故

2025-07-15 10:39
11人阅读
多行不义必自毙,出自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老故事不讲,现讲一个来自《醒世恒言》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。明朝万历年间,苏州西门外皇华亭侧边在有个叫张权的木匠,妻子陈氏,有两个儿子,老大叫张廷秀,老二叫张文秀,廷秀长兄弟文秀一岁。两兄弟天资聪慧,一教就懂,在邻家义学读书时,没几年,就已经把经书读的...

  多行不义必自毙,出自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老故事不讲,

  现讲一个来自《醒世恒言》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。

  明朝万历年间,苏州西门外皇华亭侧边在有个叫张权的木匠,妻子陈氏,有两个儿子,老大叫张廷秀,老二叫张文秀,廷秀长兄弟文秀一岁。两兄弟天资聪慧,一教就懂,在邻家义学读书时,没几年,就已经把经书读的希烂。

  常言道的好:只愁不养,不愁不长,转眼间廷秀已经十三岁了,,兄弟二人生得眉目疏秀,气宇轩昂,谁想这年大旱,,寸草不留。大户人家有米的,却又紧关仓门坚决不对外卖米。可怜的小百姓,老的幼的,饿死无数。官府看不过,开发义仓,赈济百姓。却因官吏贪得无厌,一碗粥中只有几颗米粒,还把糠秕木屑搅和在内,百姓吃的俱各呕吐,反而死了更多的人。

  张权家因逢荒年,儿子俱歇学在家,父亲也教他们学做木匠。二儿子天性聪明,没几日的功夫,就学会了,而且做得特别精美,比积年老木匠还胜几分。张家的日子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连衣服都当来吃在肚里。 幸好一日,一个年纪五十以上的员外,打街上走过时,忽抬头看见张权门口摆列许多家具,做功特别精致,就停脚细看。结果越看越喜欢,原来老员外要给女儿做一副嫁妆,以及一些桌椅书橱等。张家正值山穷水尽的地步,因而在老员外的相邀之下,欣然答应上门做工。

  王家经过多代的积累,已经是苏州城里有名的富豪,但是王员外为人特别谦虚忠厚,乐善好施。年过五旬,却无儿继承香火。妻子徐氏,生了两个女儿:大的唤做瑞姐,二年前已招赘了个女婿赵昂在家,赵昂是王员外好友之子。因其父母双亡,就招赘为婿,还他纳粟补了监生,指望读书成器。谁知赵昂纳了监生,就把书本撇开,穿着一套阔原,终日在街上摇摆,为人奸狡险恶。见王员外没有儿子,自己又是个赘婿,家产肯定由他继承,更加的放纵了。小女儿玉姐,年方十四岁,未有姻事,生得人物聪明,姿容端正。

  张权做工时带了两个儿子做帮手,王员外见张木匠生得两个好儿子,一个个眉清目秀,齿白唇红,聪明勤谨,刚完下几件家具,十分精巧,便是积年老手段,也做他不过。就有心求张权过继大儿子来继承香火,张权见王员外认真要过继他儿子,就回家与妻儿商量,妻子肯定高兴的欢天喜地,廷秀又能继续读书也是满口答应。

  定下吉日,张廷秀拜别父母,由张权亲自送到王家,廷秀就此改名王廷秀。因与玉姐同年却小两个月,排行三官,在拜过家庙写入家谱后,又请王员外夫妇厅上高坐,廷秀上前四双八拜,又与赵昂夫妇对拜,又到里边与玉姐相见。其余内外男女亲戚,皆一一拜见。廷秀在席上谦恭揖让,礼数甚周,亲友无不称赞。只有赵昂夫妇心中不快。次日,张权领着次子来谢过了王员外,依先到大厅上去做生活。王员外数日内便聘了个先生到家,又对张权说道:“二郎这样青年美质,岂可将之埋没,让他同廷秀一齐读书。”自此文秀也在王家读书。

  王员外见廷秀勤谨读书,就有心亲上加亲招他为婿。但又恐其不能高中,就私下询问先生。先生极口称赞二人文章。王员外见先生赞得太过,只道是面谀之词,反而放心不下。就又讨几篇文字,送与相识的老学观看,所言皆与先生相合,因此就让小女儿王玉和廷秀定婚,还私下给张权500两银子开了个布店。

  赵昂夫妻初见王员外承继张廷秀为子,请先生教他读书,心中已是极为不乐,只是不好阻当。今日又将玉姐赘他为婿,就心生怨气,就决定把怒气都迁到张家父子身上,思量要谋害他们父子性命,独吞王员外家产。夫妻二人乘王员外亲自押送白粮到京的时候,赵昂花了100两银子买通昔日的同窗杨洪,杨洪用计教唆一伙被捕的强盗诬告张权同伙打劫,窝顿赃物在家。邻里不晓真相的,便道:“我说他一向家事不济,如何忽地买起房屋,开这样大铺子?又与儿子定亲。只道他掘了藏,原来却做了这行生意,故此有钱。认为张权真的是强盗头子。张权被抓后被严刑拷打,今日上夹棍,明日又一百杠子,死而复苏,熬炼不过,只得屈打成招。同知侯爷见其已经招承,即放了夹棍,各打四十毛板,把案子做实,依律拟判斩罪,赃物充公。

  父亲被抓,兄弟二人既要照看生病的老母,又要救治监牢中的父亲,因此荒废了学业,王员外回来已经是不喜,而且赵昂夫妇,又花钱将家中大小的家仆皆买嘱停当。七张八嘴在王员外面前,说廷秀偷家里的东西在外嫖赌。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王员外若是个有主意的,还该往别处访确认,但他是个直性汉子,没想到这头,又听信了女婿赵昂言语, 就把廷秀赶出家去。

  正是:人情若比初相识,到底终无怨恨心,廷秀离了王家,心中又苦又恼,只得回家。兄弟二人仔细一琢磨,也分析出这事与赵昂有关。次日,来到牢中,看望父亲,幸好父亲的狱友种义的照顾下,身体逐渐好转。狱友种义还建议他们到镇江按院,写状子去告赵昂用银子买通捕人强盗,扳害无辜。结果这事被一个门禁听见,告知杨洪,杨洪又和赵昂密谋,决定在他们去镇江的路上斩草除根。

  当时去镇江走长江水道一日便能到,结果二人在路上被杨洪兄弟杨江假扮的船家、副手假扮的稍公绑了,丢下长江。长江水从四川、湖广、江西一路流将下来,如滚汤一般紧急,到了镇江,直溜入海,就是个石头,也得随流而下,落得个尸骨无处。或许是苍天有眼,兄弟二人命不该绝,小弟文秀被河南商人褚卫所救,褚卫本是好善之人,初救时到有心送他回去,忽地想起:“镇江到此乃是逆水,怎么反淌了上来?莫非此子暗中自有鬼神护佑,而今自己尚无子嗣,何不留他,回去做个螟蛉之子,文秀虽然记挂父母,到此却也无可奈何,只得依允。就拜褚卫为父,改名褚嗣茂。回到河南的褚长者夫妻如获至宝,马上为其延师读书。文秀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,那有心情看到书上,因此忧郁成疾,褚长者请医调治,再三解劝,一年后,正值童生考试,文秀带病参加,竟让他考上了,文秀转念一想,倘得侥幸联科及第,那时救父报仇,岂不易如翻掌,因此愈发努力。

  话分两头,兄长廷秀被一戏班救起,被逼无奈只能跟着唱戏,一日,在礼部一位官长家唱戏时,被深通相法的邵爷看到,邵爷见廷秀相貌堂堂,后来必有好处;又恐看错了,到半场时,唤廷秀近前仔细一观,果是个未发积的公卿,只可惜落于下贱,因此就叫其一问,知道其读过书又是当场考校,邵爷看了他的词后就把他收为螟蛉子,改名邵翼明。廷秀虽然荒废多时,恰喜得昼夜勤学,接连高中,入京会试时恰巧与河南褚嗣茂住在同一间客栈,会试三场已毕,同年相邀外出游玩,二人均推辞不去。褚嗣茂于寓中,邀请邵翼明闲讲,以遣寂寞时,各自说道自己的伤心事,才知是分别多年的兄,两下抱头大哭。

  春榜发布邵翼明、褚嗣茂俱中在百名之内。到得殿试,弟兄又都中二甲,观政已过,翼明选为

  南直隶常州府推官,嗣茂考选庶吉士,入在翰林。救父心急的二人回到苏州,拜见理刑的朱推官,及苏州太守,俗语道:“官官相为。”见兄弟两个进士,莫说果然冤枉,便是真正强盗,少不得也要周旋。立马下令拿了赵昂、杨洪审问,初时都百般抵赖,用起刑具,方才一一吐实,

  杨洪又招出两个摇船帮手。赵昂、杨洪、杨江各打六十,依律问斩,两个帮手各打四十,拟成绞罪。圣旨下来,依法将赵昂、杨洪、杨江处斩。按院就委派廷秀监斩。行刑之日,看的人如山如海,都道赵昂多行不义必自毙。

  真的是: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

  典出《左传》。讲的是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招兵買马图谋不轨,谋士祭中劝郑庄公趁早剪除,郑庄公认为时机尚未成熟,便说"多行不義必自斃″语意坏事干多了必然会遭到滅亡。

本文由 二维码 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原文链接:http://m.biancha.cn/erweima/article_rW0YGGBZYxb2.html

热门文章
站长工具类